您所在位置: 36365线路检测中心 > 学院通知 > 教师通知 > 科研 > 正文
关于申报2015年度浙江省科技厅公益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的通知
时间:2014-10-09来源:bet36365路检测中心 作者:点击数:

为加强社会公益领域的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解决影响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公共领域的重大科技问题,浙江省科技厅现就2015年度省级公益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申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要求

(一)资格要求

1.省级公益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面向在我省登记注册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其他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机构组织申报。

2.作为项目负责人同时主持各类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不得超过1项,作为主要参加人员不得超过2项。有项目(含创新团队自主设计项目)在研的,应当重点做好在研项目的实施,限制申报2015年度省级公益计划项目。

3.项目申请人在同一年度只限申报一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含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不得重复或分别申报同年度不同计划项目,一经发现,取消所有项目立项资格。

二、申报程序

(一)申报方式

省级公益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采取公开申报和征集技术解决方案两种方式。

1.公开申报。公开申报采取自主申报,归口管理部门限额推荐的方式,今年我校的限额推荐数为20项。各市、县(市、区)科技局(委)、各省级归口管理部门要根据《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管理办法(试行)》,加强对申报项目的指导和管理,做好项目的组织申报和筛选、论证工作,认真审核把关,择优进行推荐。

2.公开征集。公开征集仅限于我厅主动设计项目(见附件2)。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推进公益技术应用研究计划聚焦重大需求,今年我厅在征集各市需求的基础上,围绕我省公共领域的重大技术需求,主动设计了41个重点公益技术应用研究项目。应征主动设计项目应当围绕确定的要求和目标任务进行申报,鼓励联合有关科研力量共同申报。主动设计项目通过公开征集择优确定承担单位,在通过专家网络评审基础上,由我厅会同需求提出方择优确定项目承担单位。项目支持力度为25—50万元。应征主动设计项目不设限额。

(二)网络申报

项目申报实行网络申报的方式进行,通过我厅科技计划项目“网上项目申报系统”开展申报。网上项目申报系统网址:http://xm.zjkjt.gov.cn。项目申报有关规定详见我厅门户网站—办事大厅—网上申报中该计划的计划定位、管理办法、通知与指南和申报说明,网络操作指南详见网上项目申报系统。

公开征集项目也通过网上项目申报系统进行申报,进入系统后选择“公开征集项目”。项目名称应与主动设计项目名称一致。

(三)申报时间和材料要求

2015年度省级公益性计划项目申报截止时间为2014115。逾期恕不受理。

项目申报除了网络申报外,还同时需交纸质材料,纸质申报材料包括:申请表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式3份。项目汇总表内容包括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单位名称、项目负责人及身份证号码、申报计划类别、项目总经费、申请财政经费等。

(四)申报要求和形式审查

各归口管理部门在推荐申报项目时,应当严格审查本归口部门科技人员申报、承担科技项目情况及材料的真实性。项目可行性报告应回避项目申请单位及项目组成员的具体信息。

省科技项目受理中心组织对申报项目计划类别、技术管理领域和回避信息等进行形式审查。形式审查不符合要求的,在网络上退回。项目申报单位可在申报截止日前进行修正并再次提交(含纸质材料)。逾期未提交的申报项目,作放弃申报处理。请各项目申报单位、项目申报人提交申请后关注用户端口提示信息,以便及时修正提交。

三、其他事项

(一)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根据本通知要求一并组织申报。网络申报时,从软科学研究独立申报端口进行申报。具体要求和限额指标另行通知。

(二)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公益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按本通知要求一并纳入公益技术应用研究计划组织申报。申报国际科技合作公益项目应当有较好的国际科技合作基础,研究目标应当具有明确的应用指向和前景。网络申报时,在“项目计划类别”字段中选择“国际科技合作项目”。通过国际科技合作应征主动设计项目的,在项目申报书备注栏注明“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字样。纸质材料提交国际科技合作协议书。

(三)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项目

支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围绕实验区建设中心任务申报公益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国家和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限报1项。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项目可单独申报,申报时在题目后面注明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名称(加括号),不纳入各设区市限额推荐数。

(四)实验动物平台和分析测试平台项目

实验动物平台项目、分析测试平台项目一并纳入公益技术应用研究计划申报,在申报时注明平台研究项目。申报指南详见科技厅门户网站。

附件2

2015年征集技术解决方案项目清单

编号

项目名称

项目实施主要任务和目标

1

污水处理中固液两相介质混合泵送关键技术

针对污水处理中含固体物料的固液两相介质混合泵送过程,重点研究在不同固相参数(密度、形状、浓度等)的固液两相介质工况下泵送过程的固体单相和固液两相运动规律,建立固相参数与输送用离心泵各性能参数之间的关系式,揭示其流道内部磨损机理,建立以耐磨、提高效率和高通过能力为设计主线的固液两相输送离心泵的水力设计方法,为固液两相混输离心泵的研制及其在污水处理泵送过程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

能源利用过程中状态监测、预估和安全保障技术

针对油品、天然气(可燃气)、蒸汽和饱和水等流体状态下的能源性物质,重点研究在储存、传输和利用过程中的流体动力特性,分析工况条件和流动特性对计量、调节和传输等单元操作特性的影响,建立过程单元操作设备与流动特性之间的关系,提出能源利用过程状态监测和预估技术,形成加载于单元操作设备或系统集成的安全保证技术,为智能化能源利用装备开发和实现能源安全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3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发及在海水养殖废水循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针对海水养殖产业发展与海域环境恶化的问题,研究海水养殖污水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原料解决环境问题,研制出针对不同海水养殖环境的系列微生物燃料电池产品,降低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成本,提高养殖废水循环利用率,为我省海水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4

基于开放型多气室融合的土壤碳通量监测系统研究

针对传统土壤碳通量监测工作中的弊端,重点研究融合多传感器技术对CO2排放的实时监测与低功耗无线传输技术,分析不同梯度的CO2浓度与时间之间的变化关系,建立基于FICK气体扩散原理的CO2通量计算模型,提出多层梯度的开放型气室的硬件设备,并以Kalman 滤波器对不同气室之间进行融合,提高土壤碳通量监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为监测土壤碳的动态变化规律和碳交易提供技术保障。

5

生态皮革用可降解填充材料研究

本项目拟选择来源广、成本低的淀粉作为新型皮革填充材料,重点研究淀粉的双醛化程度以及双醛化所用氧化剂高碘酸钠的回收利用技术,双醛淀粉的可控性生物降解技术,提高双醛淀粉水溶性和易于喷雾干燥的技术,探讨双醛化程度和降解程度对淀粉填充剂应用性能的影响,实现用淀粉类填充材料替代传统的氨基树脂和合成单宁,解决皮革产品中的甲醛超标问题,为我省皮革产业提升,提高生态皮革产量提供技术支撑。

6

制革无铬复鞣系统的构建

项目重点研究栲胶(植物多酚)的氧化降解反应和降解程度控制,克服栲胶收敛性强、色深且对金属盐易产生色变的缺陷,提出栲胶降解物与锆盐鞣剂配位形成锆单宁的反应条件,构建出无铬的锆单宁复鞣系统,解决锆鞣剂沉淀点低、渗透性差,鞣制的皮革易缩纹、粒面粗糙、得革率低等问题,为解决传统的铬复鞣制革工艺所带来的制革综合污泥铬超标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7

合成革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项目针对丽水合成革企业特点,通过能源计划,能源监控,能源统计,能源消费分析,重点能耗设备管理,能源计量设备管理等多种手段,使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能源成本比重,发展趋势有准确的掌握,从而合理计划和利用能源,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提高经济效益,降低CO2排放量。项目要求建立企业能耗集中监管系统,并根据监测统计分析数据,编制企业的供热节能改造方案,为企业节能改造和节能管理提供指导。该项目在丽水市示范应用。

8

舟山海域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对渔业资源的影响研究

针对舟山海域重金属污染问题,建立舟山海洋生态环境观测网络,利用同步采样方法和航次观测,监测钱塘江口、宁波港、六横、嵊泗、东极等几个重要站点的海水中重金属种类和含量的变化,观测海洋饵料生物资源,分析重金属对几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海洋动物发育和生长的影响。通过研究,形成基础数据档案资料、技术研究报告,并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舟山海域重金属污染状况监测分析报告,评估重金属污染在舟山海洋渔业资源退化中的作用。

9

主要水产品种养殖模式优化研究

针对我省1-2种主要水产养殖品种,围绕提高水产养殖效益和降低养殖废水污染开展水产养殖模式优化的研究,建立水产养殖模式优化的理论、方法和评价体系;通过标准化生态养殖饲喂方法、放养模式和水质调控技术的研究,提高饲料氮、磷利用效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养殖成本和废水氮、磷排放量,形成优化的高效生态养殖模式,制订养殖技术规范,并建立相应的示范基地。

10

海水池塘养殖废水多生物净化技术研究与示范

针对海水养殖废水排放导致污染问题,研究植物海水生态浮床净水技术、大型海藻和微藻净水技术、组合细菌除氮技术、贝类底播和吊养吸污技术,集成创新高效净化海水池塘养殖废水技术。建立多生物协同的高效健康、低碳、节能、低成本的净化养殖废水系统和示范基地,养殖废水经过该系统后水质完全达到养殖标准,达到科学生态养殖与节能环保目标。

11

水稻精量直播机研发与示范

为提高我省水稻播种的机械化水平,研究适应我省水稻品种、直播播种方式、播量大小、播种区域,以及种植环境和种植模式的水稻精量直播技术,研制性能稳定、适宜在我省稻区推广应用的水稻精量直播机。

12

浙江省主要蔬菜质量安全标准与全程控制技术研究

为进一步提高我省蔬菜质量安全水平,针对叶菜、鲜食大豆、茭白、根茎类等主要蔬菜品种,在跟踪建立国内外质量安全标准数据库的基础上,研究制定4种特色蔬菜全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提出解决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对策措施,研究成果进行示范,每类品种面积100亩以上。

13

杨梅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和集成应用

1、基本摸清我省杨梅主要病虫害种类、发生规律、用药状况与存在问题;2、通过采样和检测,掌握我省杨梅农药残留状况;3、研究建立1种实用灵敏的杨梅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4、筛选出2-3个高效安全新农药,加快新农药在杨梅上的使用登记;研究4种农药残留降解动态,制定控制农药残留的标准;5、研究集成生态栽培、物理诱杀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技术;通过单项技术研究,结合现有技术配套集成,提出1套能控制农药(包括植物激素)残留的杨梅安全生产技术;6、在杨梅主产区建立标准化安全生产示范区6个,并在全省推广应用。

14

珍稀药用菌牛樟芝栽培技术与有效成分分析研究

为弥补野生牛樟芝资源的匮乏,保护森林资源,开展牛樟芝栽培技术研究;孢子粉药用菌生物活性与功效成份分析;提出高纯度樟芝孢子粉的制备工艺技术,测定多糖含量、腺苷含量、总三萜含量等指标,制订产品质量控制与质量标准,并开展应用示范。

15

毛竹林植被保护与生态复合经营技术研究与示范

针对我省上千万亩竹林出现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等潜在危害,开展毛竹林土壤、植被情况调查分析,研究土壤改良与植被多样性保护技术,提出毛竹林竹生态复合技术和和经济综合效益评价指标,探索多种毛竹林生态复合经营模式,选择代表性区域建立示范基地,面积500亩以上,综合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毛竹林植被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更加友好。

16

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人工湿地生态构建技术研究与示范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通过对主要湿地植物处污能力的监测对比,确定人工湿地植物选择评价指标,筛选培养湿地植物根际微生物的菌种,综合运用植物、动物、微生物构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明确适应浙江人工湿地的10-15种湿地植物;培养处污力强的根际微生物3-5种;建立多个示范人工湿地,出水达到《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的I类水质。

17

利用竹材加工废弃物制备气凝胶及其应用技术方案研究

利用竹材加工废弃物为原料制备气凝胶,合成新型吸附材料。系统研究气凝胶的制备工艺,测试其对放射性离子的吸附行为,分析气凝胶对不同种类放射性离子的吸附能力,开发出2~3种可有效捕捉不同放射性离子的竹材废弃物气凝胶,建立对放射性阴阳离子的捕捉机制。

18

农村新垦山地高效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为解决新垦山地“垦而难用”的问题,提高新垦山地的利用率,研究总结适宜不同类型土壤的地力快速提升技术、适宜不同类型新垦山地综合高效的生产模式、适宜不同地形条件的新垦山地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和适宜不同种养搭配的高效生态循环利用模式,并对其中几种主要的生产利用模式在杭州市进行示范实施。

19

禽类产品安全溯源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

为解决禽类产品安全管理问题,设计、开发湖州禽类产品安全溯源系统,并进行示范应用。建立湖州市禽类产品安全溯源网络平台,开发3种以上样式不同的二维码,推广禽类企业用户20家以上,溯源禽类产品2千万以上。该项目在湖州市示范应用。

20

辐照水产品衍生物的标准化检测及风险评估体系构建

针对水产品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问题,通过项目研究建立辐照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方法,调查监控目前市场上辐照水产品的流行情况,并对辐照水产品的品质(蛋白质、糖、脂肪和维生素等)和结构进行研究,构建辐照水产品风险评估体系。该项目在舟山市示范应用。

21

同城农产品电商创业平台建设

为了打造地区农产品创业供应链,本项目通过对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集成和利用,搭建同城区域农产品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及创业实践区。实现农产品货源配给、网上店铺,以及大型仓储信息化管理、物流配送和邮资补贴、售后服务等全套运作系统。为金华地区农户、创业人及合作社等传统商户提供一个完整的公共创业服务体系。该项目在金华市示范应用。

22

茭白螟虫生态控制技术体系研究与集成推广

通过对茭白螟虫生态控制技术的研究,筛选对茭白螟虫具有较强诱集作用的诱虫植物,开发基于诱虫植物利用的茭白螟虫生态调控技术,降低茭白二化螟为害率,减少化学药剂使用量,减轻茭果生产中的农药污染和残留问题,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产品安全。该项目在金华市示范应用。

23

浙西红黄壤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物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通过对浙西红黄壤地区椪柑、胡柚等主导农作物的需肥特性与施肥规律以及该地区土壤养分空间变异规律的研究,设计并优化主要农作物区域肥料大配方,建立施肥指标体系,通过推广应用减少化肥施用量,从源头控制面源污染,达到节本增效、提升农产品品质与安全、优化生态环境的目的。该项目在衢州市示范应用。

24

高质量多视角新媒体网络播出平台研发及在品牌栏目中的应用

针对新媒体网络播出系统的兼容性差、音质画质不稳定等的现状,研究智能化多信息节目播出平台、平台终端用户应用系统研发、多通道多媒体播放展示终端软件等。应用多种信息的压缩及解压、同步播出及在终端用户的融合和展示技术,打造基于新媒体网络的高质量音视频、多方位多视角画面同步播出的新型节目播出平台,实现用户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不同的视角组合观看《中国好声音》等综艺现场节目,增强用户临场体验,满足观众对节目的个性化需求。

25

基于上网日志大数据挖掘的公益活动推送系统研究

针对网络公益活动推广难的现状,研发基于上网日志大数据挖掘的公益活动推送技术,包括:构建公益活动本体;层次化的公益活动网页分类技术;基于电信运营商上网日志大数据挖掘的志愿者画像技术;基于矩阵分解的公益活动筛选技术和基于移动终端感知的适时推送机制。实现基于上网日志大数据挖掘的公益活动推送原型系统,并在省内知名公益网站进行示范应用。

26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分析的网络视频热点事件发现系统及应用

针对网络视频热点事件中的语义分析问题,研究高效的网络视频下载、网络视频多源信息提取过滤及分析、基于多源多维信息融合的视频语义分析处理、网络事件聚合分析等技术,实现研发网络视频热点事件发现系统,热点及敏感事件检测、追踪及预测功能,在广播电视监测中心、应急办、公安等监管部门得到应用。

27

区域特色旅游创意设计研究与示范

针对目前城乡旅游同质化问题,应用区域特色化旅游业态及产品的策划、规划、设计和营造技术与方法,研究解析区域文化特色的类别体系、旅游目标人群需求分析、区域特色旅游目标定位,目标设定下的综合环境、产品、服务、传播等创意设计技术。实现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区域特色旅游的新业态、新产品和新体验,在本省中等城市进应用示范。

28

跨境电商供应链综合服务技术解决方案研究

针对中小跨境电商企业供应链综合服务缺失的现状,研究即时库存、虚仓和仓位管理、产品追溯、无线盘点等供应链综合管理技术和先进解决方案,实现实时货位查询,人力、物力资源动态综合分配,仓库系统综合盘点,仓库内部随机抽查等功能,帮助中小跨境卖家实现供应链的优化,节约库存、仓储、物流成本。该项目在义乌市示范应用。

29

玉皇山南国际创意产业园新媒体产业公共技术平台支撑技术研发

围绕以科技文化融合为主题的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针对玉皇山南国际创意产业园的文化传媒创业企业,研发基于CRM的互联网媒体营销服务技术、网络社会舆情监测分析技术、面向企业定制的微信营销云应用技术、在线分众广告平台等技术,搭建面向移动互联网的APP测试系统,为新媒体产业公共技术平台提供技术支撑。通过产业公共技术平台,为文化传媒企业提供创业服务,降低企业创业成本,加快企业孵化速度。

30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全寿命设计研究

针对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耐久性较差、服务寿命短、养护成本高的问题,在分析影响组合结构桥梁耐久性和使用寿命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以我省沿海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为依托,研究组合结构桥梁全寿命周期结构性能,研发组合结构全寿命可靠性设计方法关键技术,实现组合结构桥梁的耐久性提高、使用寿命延长、养护成本降低的目标,推动组合结构桥梁应用,为我省建设生态、低碳、环保的交通基础设施提供技术支撑。

31

农业固废新型炭化技术及土壤水体修复剂研发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针对我国农业固废量大,递增速度快,造成严重农业资源浪费和巨大环境压力的实际,研究以农业固废为对象的水热炭化、微波炭化等新型炭化机制,优化炭化过程及条件,创新炭化工艺;根据工艺需求,定向开发新型炭化设备;研究炭材料对重金属、农药等典型有机污染源的吸附机制,探索炭材料的表面结构改性技术,开发高效率的炭基土壤水体修复剂。通过项目研究,建立农业固废新型炭化技术体系,实现炭化过程PM2.5不排放、炭化周期1.5h以内、炭化得率高于35%;开发的土壤水体修复剂,相比传统木炭,对重金属、农药等有机污染物的吸附率提高35%以上。为建立“以废治污”的新型绿色农业生产模式提供技术支撑。

32

城乡一体化供水管网水质稳定达标及应急处置关键技术研究

针对城乡一体化供水模式中管网多为枝状管网且输送距离远,由此带来水压不足和水质变差等问题,在分析城乡统筹供水管网水质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城乡统筹供水管网水质稳定性评价体系,研发城乡一体化供水管网水质稳定达标调控及应急关键技术,建立1个城乡一体化供水模式下的饮用水安全保障示范区,实现示范区40万人口的龙头水达标(GB5749-2006),全年保证率95%的目标,为我省城乡一体化供水的设计和运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33

适合乡镇的心血管健康监护终端的研究与开发

针对我省乡镇的医疗资源不足和区域特点,研究心血管监测的智能初筛算法、心血管数据分析、个人主动健康分析算法等技术,开发适合日常生活且价格适中的心电、动态血压连续采集监测等终端,实现基础群众心血管健康的自身维护和实时监护。该项目在台州市示范应用。

34

有毒、有害污泥处理及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

针对羊毛、制革、印染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污泥,分析其中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及含量,研究污泥的降解技术。通过研究,提出不可再利用的污泥的低成本处理方法和可再利用污泥的综合利用方法,并进行示范应用。该项目在嘉兴市示范应用。

35

淡水养殖池塘水质净化技术的研究

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的淡水养殖池塘原位修复技术。通过开展净化池塘水质的水生植物的筛选,生物浮床水质净化技术的研究,微生态制剂水质净化技术研究,实现淡水池塘健康养殖;积极探索规模化养殖池塘养殖尾水的净化与达标排放,通过生态沟渠、生态塘等多级淡水池塘净化循环系统,有效去除规模化养殖池塘养殖尾水水体中的污染因子,实现养殖水质的净化处理。该项目在嘉善县示范应用。

36

南太湖流域规模猪场生猪粪污无害化综合治理技术集成示范

针对南太湖流域规模猪场生猪粪污处理问题,通过废弃物全量沼气生产技术和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提高生猪粪污污水处理水平和处理效率;通过优化沼气净化工艺以及沼气输配送系统和管网设计,开展沼气管网安全性研究,形成生猪粪污综合治理示范点1个,建成规模化养猪废弃物沼气生产应用与集约化污水处理的示范工程1项,为科技创新支持生猪养殖行业转型升级及污水治理提供样板。该项目在湖州市示范应用。

37

固定化生物技术在河道水体修复治理中的研究与应用

针对目前功能微生物在河道水体修复存在使用方法单一、菌种容易流失、处理时效短、需不断补加微生物造成处理成本高和后期维护管理难、成本高等问题,以我省“五水共治”城市河道水体修复治理工程为依托,研究固定化生物技术在河道水体修复治理应用的关键性技术,开发新型的微生物固定化载体,实现微生物不易流失,促进微生物生长,吸附水体污染物。达到处理时效长、治理成本低、维护管理简单、易于推广的目标。为我省推动“五水共治”污水治理,建设“美丽浙江”提供技术支持。该项目在湖州市示范应用。

38

海洋纤维素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针对棉纺、印染、造纸等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盐高纤维素含量废水处理难的问题,开展海洋纤维素酶产业化技术研究,形成海洋纤维素酶生产工艺。通过耐盐纤维素酶的应用技术研究,提高棉纺、印染、造纸等行业的废水处理效率,形成相应的应用示范,为棉纺、印染、造纸等行业企业废水处理提供新手段。该项目在舟山市示范应用。

39

木玩产业油漆过程三废处理技术研究与开发

针对木制玩具喷涂工艺中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污染问题,研究经济、有效的废气收集及净化技术和漆渣综合利用技术,研制废水处理设施,解决玩具产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油漆废气、废水、废渣污染问题,改善大气环境和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建设“两美”浙江提供技术支撑。该项目在丽水市示范应用。

40

曹娥江流域环境承载力研究

针对曹娥江流域污染日趋严重的问题,对流域范围内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发展质量进行系统的量化分析,建立科学合理的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创制数理模型,使环境承载力在定量化研究的基础上实现数字化和空间可视化,对流域水污染防治进行规划。目标至2015年曹娥江干流水质达到Ⅲ类标准的比例高于70%,地表水功能区达标率达到75%,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超过65%,曹娥江流域水污染CODCr排放总量在2010年基础上削减12.6%,NH3-N排放总量在2010年基础上削减17.9%。该项目在绍兴市示范应用。

41

衢州化工集聚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监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为解决衢州化工聚集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问题,根据化工集聚区排放特点,开展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监测及分析方法研究,对区内主要企业排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监测和总量核查统计,完成分析方法研究并提供监测数据分析报告,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控制、治理提供依据。

附件2

2015年征集技术解决方案项目清单

编号

项目名称

项目实施主要任务和目标

1

污水处理中固液两相介质混合泵送关键技术

针对污水处理中含固体物料的固液两相介质混合泵送过程,重点研究在不同固相参数(密度、形状、浓度等)的固液两相介质工况下泵送过程的固体单相和固液两相运动规律,建立固相参数与输送用离心泵各性能参数之间的关系式,揭示其流道内部磨损机理,建立以耐磨、提高效率和高通过能力为设计主线的固液两相输送离心泵的水力设计方法,为固液两相混输离心泵的研制及其在污水处理泵送过程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

能源利用过程中状态监测、预估和安全保障技术

针对油品、天然气(可燃气)、蒸汽和饱和水等流体状态下的能源性物质,重点研究在储存、传输和利用过程中的流体动力特性,分析工况条件和流动特性对计量、调节和传输等单元操作特性的影响,建立过程单元操作设备与流动特性之间的关系,提出能源利用过程状态监测和预估技术,形成加载于单元操作设备或系统集成的安全保证技术,为智能化能源利用装备开发和实现能源安全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3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发及在海水养殖废水循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针对海水养殖产业发展与海域环境恶化的问题,研究海水养殖污水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原料解决环境问题,研制出针对不同海水养殖环境的系列微生物燃料电池产品,降低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成本,提高养殖废水循环利用率,为我省海水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4

基于开放型多气室融合的土壤碳通量监测系统研究

针对传统土壤碳通量监测工作中的弊端,重点研究融合多传感器技术对CO2排放的实时监测与低功耗无线传输技术,分析不同梯度的CO2浓度与时间之间的变化关系,建立基于FICK气体扩散原理的CO2通量计算模型,提出多层梯度的开放型气室的硬件设备,并以Kalman 滤波器对不同气室之间进行融合,提高土壤碳通量监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为监测土壤碳的动态变化规律和碳交易提供技术保障。

5

生态皮革用可降解填充材料研究

本项目拟选择来源广、成本低的淀粉作为新型皮革填充材料,重点研究淀粉的双醛化程度以及双醛化所用氧化剂高碘酸钠的回收利用技术,双醛淀粉的可控性生物降解技术,提高双醛淀粉水溶性和易于喷雾干燥的技术,探讨双醛化程度和降解程度对淀粉填充剂应用性能的影响,实现用淀粉类填充材料替代传统的氨基树脂和合成单宁,解决皮革产品中的甲醛超标问题,为我省皮革产业提升,提高生态皮革产量提供技术支撑。

6

制革无铬复鞣系统的构建

项目重点研究栲胶(植物多酚)的氧化降解反应和降解程度控制,克服栲胶收敛性强、色深且对金属盐易产生色变的缺陷,提出栲胶降解物与锆盐鞣剂配位形成锆单宁的反应条件,构建出无铬的锆单宁复鞣系统,解决锆鞣剂沉淀点低、渗透性差,鞣制的皮革易缩纹、粒面粗糙、得革率低等问题,为解决传统的铬复鞣制革工艺所带来的制革综合污泥铬超标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7

合成革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项目针对丽水合成革企业特点,通过能源计划,能源监控,能源统计,能源消费分析,重点能耗设备管理,能源计量设备管理等多种手段,使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能源成本比重,发展趋势有准确的掌握,从而合理计划和利用能源,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提高经济效益,降低CO2排放量。项目要求建立企业能耗集中监管系统,并根据监测统计分析数据,编制企业的供热节能改造方案,为企业节能改造和节能管理提供指导。该项目在丽水市示范应用。

8

舟山海域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对渔业资源的影响研究

针对舟山海域重金属污染问题,建立舟山海洋生态环境观测网络,利用同步采样方法和航次观测,监测钱塘江口、宁波港、六横、嵊泗、东极等几个重要站点的海水中重金属种类和含量的变化,观测海洋饵料生物资源,分析重金属对几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海洋动物发育和生长的影响。通过研究,形成基础数据档案资料、技术研究报告,并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舟山海域重金属污染状况监测分析报告,评估重金属污染在舟山海洋渔业资源退化中的作用。

9

主要水产品种养殖模式优化研究

针对我省1-2种主要水产养殖品种,围绕提高水产养殖效益和降低养殖废水污染开展水产养殖模式优化的研究,建立水产养殖模式优化的理论、方法和评价体系;通过标准化生态养殖饲喂方法、放养模式和水质调控技术的研究,提高饲料氮、磷利用效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养殖成本和废水氮、磷排放量,形成优化的高效生态养殖模式,制订养殖技术规范,并建立相应的示范基地。

10

海水池塘养殖废水多生物净化技术研究与示范

针对海水养殖废水排放导致污染问题,研究植物海水生态浮床净水技术、大型海藻和微藻净水技术、组合细菌除氮技术、贝类底播和吊养吸污技术,集成创新高效净化海水池塘养殖废水技术。建立多生物协同的高效健康、低碳、节能、低成本的净化养殖废水系统和示范基地,养殖废水经过该系统后水质完全达到养殖标准,达到科学生态养殖与节能环保目标。

11

水稻精量直播机研发与示范

为提高我省水稻播种的机械化水平,研究适应我省水稻品种、直播播种方式、播量大小、播种区域,以及种植环境和种植模式的水稻精量直播技术,研制性能稳定、适宜在我省稻区推广应用的水稻精量直播机。

12

浙江省主要蔬菜质量安全标准与全程控制技术研究

为进一步提高我省蔬菜质量安全水平,针对叶菜、鲜食大豆、茭白、根茎类等主要蔬菜品种,在跟踪建立国内外质量安全标准数据库的基础上,研究制定4种特色蔬菜全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提出解决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对策措施,研究成果进行示范,每类品种面积100亩以上。

13

杨梅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和集成应用

1、基本摸清我省杨梅主要病虫害种类、发生规律、用药状况与存在问题;2、通过采样和检测,掌握我省杨梅农药残留状况;3、研究建立1种实用灵敏的杨梅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4、筛选出2-3个高效安全新农药,加快新农药在杨梅上的使用登记;研究4种农药残留降解动态,制定控制农药残留的标准;5、研究集成生态栽培、物理诱杀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技术;通过单项技术研究,结合现有技术配套集成,提出1套能控制农药(包括植物激素)残留的杨梅安全生产技术;6、在杨梅主产区建立标准化安全生产示范区6个,并在全省推广应用。

14

珍稀药用菌牛樟芝栽培技术与有效成分分析研究

为弥补野生牛樟芝资源的匮乏,保护森林资源,开展牛樟芝栽培技术研究;孢子粉药用菌生物活性与功效成份分析;提出高纯度樟芝孢子粉的制备工艺技术,测定多糖含量、腺苷含量、总三萜含量等指标,制订产品质量控制与质量标准,并开展应用示范。

15

毛竹林植被保护与生态复合经营技术研究与示范

针对我省上千万亩竹林出现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等潜在危害,开展毛竹林土壤、植被情况调查分析,研究土壤改良与植被多样性保护技术,提出毛竹林竹生态复合技术和和经济综合效益评价指标,探索多种毛竹林生态复合经营模式,选择代表性区域建立示范基地,面积500亩以上,综合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毛竹林植被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更加友好。

16

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人工湿地生态构建技术研究与示范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通过对主要湿地植物处污能力的监测对比,确定人工湿地植物选择评价指标,筛选培养湿地植物根际微生物的菌种,综合运用植物、动物、微生物构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明确适应浙江人工湿地的10-15种湿地植物;培养处污力强的根际微生物3-5种;建立多个示范人工湿地,出水达到《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的I类水质。

17

利用竹材加工废弃物制备气凝胶及其应用技术方案研究

利用竹材加工废弃物为原料制备气凝胶,合成新型吸附材料。系统研究气凝胶的制备工艺,测试其对放射性离子的吸附行为,分析气凝胶对不同种类放射性离子的吸附能力,开发出2~3种可有效捕捉不同放射性离子的竹材废弃物气凝胶,建立对放射性阴阳离子的捕捉机制。

18

农村新垦山地高效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为解决新垦山地“垦而难用”的问题,提高新垦山地的利用率,研究总结适宜不同类型土壤的地力快速提升技术、适宜不同类型新垦山地综合高效的生产模式、适宜不同地形条件的新垦山地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和适宜不同种养搭配的高效生态循环利用模式,并对其中几种主要的生产利用模式在杭州市进行示范实施。

19

禽类产品安全溯源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

为解决禽类产品安全管理问题,设计、开发湖州禽类产品安全溯源系统,并进行示范应用。建立湖州市禽类产品安全溯源网络平台,开发3种以上样式不同的二维码,推广禽类企业用户20家以上,溯源禽类产品2千万以上。该项目在湖州市示范应用。

20

辐照水产品衍生物的标准化检测及风险评估体系构建

针对水产品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问题,通过项目研究建立辐照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方法,调查监控目前市场上辐照水产品的流行情况,并对辐照水产品的品质(蛋白质、糖、脂肪和维生素等)和结构进行研究,构建辐照水产品风险评估体系。该项目在舟山市示范应用。

21

同城农产品电商创业平台建设

为了打造地区农产品创业供应链,本项目通过对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集成和利用,搭建同城区域农产品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及创业实践区。实现农产品货源配给、网上店铺,以及大型仓储信息化管理、物流配送和邮资补贴、售后服务等全套运作系统。为金华地区农户、创业人及合作社等传统商户提供一个完整的公共创业服务体系。该项目在金华市示范应用。

22

茭白螟虫生态控制技术体系研究与集成推广

通过对茭白螟虫生态控制技术的研究,筛选对茭白螟虫具有较强诱集作用的诱虫植物,开发基于诱虫植物利用的茭白螟虫生态调控技术,降低茭白二化螟为害率,减少化学药剂使用量,减轻茭果生产中的农药污染和残留问题,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产品安全。该项目在金华市示范应用。

23

浙西红黄壤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物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通过对浙西红黄壤地区椪柑、胡柚等主导农作物的需肥特性与施肥规律以及该地区土壤养分空间变异规律的研究,设计并优化主要农作物区域肥料大配方,建立施肥指标体系,通过推广应用减少化肥施用量,从源头控制面源污染,达到节本增效、提升农产品品质与安全、优化生态环境的目的。该项目在衢州市示范应用。

24

高质量多视角新媒体网络播出平台研发及在品牌栏目中的应用

针对新媒体网络播出系统的兼容性差、音质画质不稳定等的现状,研究智能化多信息节目播出平台、平台终端用户应用系统研发、多通道多媒体播放展示终端软件等。应用多种信息的压缩及解压、同步播出及在终端用户的融合和展示技术,打造基于新媒体网络的高质量音视频、多方位多视角画面同步播出的新型节目播出平台,实现用户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不同的视角组合观看《中国好声音》等综艺现场节目,增强用户临场体验,满足观众对节目的个性化需求。

25

基于上网日志大数据挖掘的公益活动推送系统研究

针对网络公益活动推广难的现状,研发基于上网日志大数据挖掘的公益活动推送技术,包括:构建公益活动本体;层次化的公益活动网页分类技术;基于电信运营商上网日志大数据挖掘的志愿者画像技术;基于矩阵分解的公益活动筛选技术和基于移动终端感知的适时推送机制。实现基于上网日志大数据挖掘的公益活动推送原型系统,并在省内知名公益网站进行示范应用。

26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分析的网络视频热点事件发现系统及应用

针对网络视频热点事件中的语义分析问题,研究高效的网络视频下载、网络视频多源信息提取过滤及分析、基于多源多维信息融合的视频语义分析处理、网络事件聚合分析等技术,实现研发网络视频热点事件发现系统,热点及敏感事件检测、追踪及预测功能,在广播电视监测中心、应急办、公安等监管部门得到应用。

27

区域特色旅游创意设计研究与示范

针对目前城乡旅游同质化问题,应用区域特色化旅游业态及产品的策划、规划、设计和营造技术与方法,研究解析区域文化特色的类别体系、旅游目标人群需求分析、区域特色旅游目标定位,目标设定下的综合环境、产品、服务、传播等创意设计技术。实现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区域特色旅游的新业态、新产品和新体验,在本省中等城市进应用示范。

28

跨境电商供应链综合服务技术解决方案研究

针对中小跨境电商企业供应链综合服务缺失的现状,研究即时库存、虚仓和仓位管理、产品追溯、无线盘点等供应链综合管理技术和先进解决方案,实现实时货位查询,人力、物力资源动态综合分配,仓库系统综合盘点,仓库内部随机抽查等功能,帮助中小跨境卖家实现供应链的优化,节约库存、仓储、物流成本。该项目在义乌市示范应用。

29

玉皇山南国际创意产业园新媒体产业公共技术平台支撑技术研发

围绕以科技文化融合为主题的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针对玉皇山南国际创意产业园的文化传媒创业企业,研发基于CRM的互联网媒体营销服务技术、网络社会舆情监测分析技术、面向企业定制的微信营销云应用技术、在线分众广告平台等技术,搭建面向移动互联网的APP测试系统,为新媒体产业公共技术平台提供技术支撑。通过产业公共技术平台,为文化传媒企业提供创业服务,降低企业创业成本,加快企业孵化速度。

30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全寿命设计研究

针对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耐久性较差、服务寿命短、养护成本高的问题,在分析影响组合结构桥梁耐久性和使用寿命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以我省沿海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为依托,研究组合结构桥梁全寿命周期结构性能,研发组合结构全寿命可靠性设计方法关键技术,实现组合结构桥梁的耐久性提高、使用寿命延长、养护成本降低的目标,推动组合结构桥梁应用,为我省建设生态、低碳、环保的交通基础设施提供技术支撑。

31

农业固废新型炭化技术及土壤水体修复剂研发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针对我国农业固废量大,递增速度快,造成严重农业资源浪费和巨大环境压力的实际,研究以农业固废为对象的水热炭化、微波炭化等新型炭化机制,优化炭化过程及条件,创新炭化工艺;根据工艺需求,定向开发新型炭化设备;研究炭材料对重金属、农药等典型有机污染源的吸附机制,探索炭材料的表面结构改性技术,开发高效率的炭基土壤水体修复剂。通过项目研究,建立农业固废新型炭化技术体系,实现炭化过程PM2.5不排放、炭化周期1.5h以内、炭化得率高于35%;开发的土壤水体修复剂,相比传统木炭,对重金属、农药等有机污染物的吸附率提高35%以上。为建立“以废治污”的新型绿色农业生产模式提供技术支撑。

32

城乡一体化供水管网水质稳定达标及应急处置关键技术研究

针对城乡一体化供水模式中管网多为枝状管网且输送距离远,由此带来水压不足和水质变差等问题,在分析城乡统筹供水管网水质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城乡统筹供水管网水质稳定性评价体系,研发城乡一体化供水管网水质稳定达标调控及应急关键技术,建立1个城乡一体化供水模式下的饮用水安全保障示范区,实现示范区40万人口的龙头水达标(GB5749-2006),全年保证率95%的目标,为我省城乡一体化供水的设计和运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33

适合乡镇的心血管健康监护终端的研究与开发

针对我省乡镇的医疗资源不足和区域特点,研究心血管监测的智能初筛算法、心血管数据分析、个人主动健康分析算法等技术,开发适合日常生活且价格适中的心电、动态血压连续采集监测等终端,实现基础群众心血管健康的自身维护和实时监护。该项目在台州市示范应用。

34

有毒、有害污泥处理及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

针对羊毛、制革、印染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污泥,分析其中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及含量,研究污泥的降解技术。通过研究,提出不可再利用的污泥的低成本处理方法和可再利用污泥的综合利用方法,并进行示范应用。该项目在嘉兴市示范应用。

35

淡水养殖池塘水质净化技术的研究

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的淡水养殖池塘原位修复技术。通过开展净化池塘水质的水生植物的筛选,生物浮床水质净化技术的研究,微生态制剂水质净化技术研究,实现淡水池塘健康养殖;积极探索规模化养殖池塘养殖尾水的净化与达标排放,通过生态沟渠、生态塘等多级淡水池塘净化循环系统,有效去除规模化养殖池塘养殖尾水水体中的污染因子,实现养殖水质的净化处理。该项目在嘉善县示范应用。

36

南太湖流域规模猪场生猪粪污无害化综合治理技术集成示范

针对南太湖流域规模猪场生猪粪污处理问题,通过废弃物全量沼气生产技术和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提高生猪粪污污水处理水平和处理效率;通过优化沼气净化工艺以及沼气输配送系统和管网设计,开展沼气管网安全性研究,形成生猪粪污综合治理示范点1个,建成规模化养猪废弃物沼气生产应用与集约化污水处理的示范工程1项,为科技创新支持生猪养殖行业转型升级及污水治理提供样板。该项目在湖州市示范应用。

37

固定化生物技术在河道水体修复治理中的研究与应用

针对目前功能微生物在河道水体修复存在使用方法单一、菌种容易流失、处理时效短、需不断补加微生物造成处理成本高和后期维护管理难、成本高等问题,以我省“五水共治”城市河道水体修复治理工程为依托,研究固定化生物技术在河道水体修复治理应用的关键性技术,开发新型的微生物固定化载体,实现微生物不易流失,促进微生物生长,吸附水体污染物。达到处理时效长、治理成本低、维护管理简单、易于推广的目标。为我省推动“五水共治”污水治理,建设“美丽浙江”提供技术支持。该项目在湖州市示范应用。

38

海洋纤维素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针对棉纺、印染、造纸等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盐高纤维素含量废水处理难的问题,开展海洋纤维素酶产业化技术研究,形成海洋纤维素酶生产工艺。通过耐盐纤维素酶的应用技术研究,提高棉纺、印染、造纸等行业的废水处理效率,形成相应的应用示范,为棉纺、印染、造纸等行业企业废水处理提供新手段。该项目在舟山市示范应用。

39

木玩产业油漆过程三废处理技术研究与开发

针对木制玩具喷涂工艺中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污染问题,研究经济、有效的废气收集及净化技术和漆渣综合利用技术,研制废水处理设施,解决玩具产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油漆废气、废水、废渣污染问题,改善大气环境和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建设“两美”浙江提供技术支撑。该项目在丽水市示范应用。

40

曹娥江流域环境承载力研究

针对曹娥江流域污染日趋严重的问题,对流域范围内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发展质量进行系统的量化分析,建立科学合理的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创制数理模型,使环境承载力在定量化研究的基础上实现数字化和空间可视化,对流域水污染防治进行规划。目标至2015年曹娥江干流水质达到Ⅲ类标准的比例高于70%,地表水功能区达标率达到75%,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超过65%,曹娥江流域水污染CODCr排放总量在2010年基础上削减12.6%,NH3-N排放总量在2010年基础上削减17.9%。该项目在绍兴市示范应用。

41

衢州化工集聚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监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为解决衢州化工聚集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问题,根据化工集聚区排放特点,开展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监测及分析方法研究,对区内主要企业排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监测和总量核查统计,完成分析方法研究并提供监测数据分析报告,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控制、治理提供依据。

附件2

2015年征集技术解决方案项目清单

编号

项目名称

项目实施主要任务和目标

1

污水处理中固液两相介质混合泵送关键技术

针对污水处理中含固体物料的固液两相介质混合泵送过程,重点研究在不同固相参数(密度、形状、浓度等)的固液两相介质工况下泵送过程的固体单相和固液两相运动规律,建立固相参数与输送用离心泵各性能参数之间的关系式,揭示其流道内部磨损机理,建立以耐磨、提高效率和高通过能力为设计主线的固液两相输送离心泵的水力设计方法,为固液两相混输离心泵的研制及其在污水处理泵送过程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

能源利用过程中状态监测、预估和安全保障技术

针对油品、天然气(可燃气)、蒸汽和饱和水等流体状态下的能源性物质,重点研究在储存、传输和利用过程中的流体动力特性,分析工况条件和流动特性对计量、调节和传输等单元操作特性的影响,建立过程单元操作设备与流动特性之间的关系,提出能源利用过程状态监测和预估技术,形成加载于单元操作设备或系统集成的安全保证技术,为智能化能源利用装备开发和实现能源安全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3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发及在海水养殖废水循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针对海水养殖产业发展与海域环境恶化的问题,研究海水养殖污水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原料解决环境问题,研制出针对不同海水养殖环境的系列微生物燃料电池产品,降低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成本,提高养殖废水循环利用率,为我省海水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4

基于开放型多气室融合的土壤碳通量监测系统研究

针对传统土壤碳通量监测工作中的弊端,重点研究融合多传感器技术对CO2排放的实时监测与低功耗无线传输技术,分析不同梯度的CO2浓度与时间之间的变化关系,建立基于FICK气体扩散原理的CO2通量计算模型,提出多层梯度的开放型气室的硬件设备,并以Kalman 滤波器对不同气室之间进行融合,提高土壤碳通量监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为监测土壤碳的动态变化规律和碳交易提供技术保障。

5

生态皮革用可降解填充材料研究

本项目拟选择来源广、成本低的淀粉作为新型皮革填充材料,重点研究淀粉的双醛化程度以及双醛化所用氧化剂高碘酸钠的回收利用技术,双醛淀粉的可控性生物降解技术,提高双醛淀粉水溶性和易于喷雾干燥的技术,探讨双醛化程度和降解程度对淀粉填充剂应用性能的影响,实现用淀粉类填充材料替代传统的氨基树脂和合成单宁,解决皮革产品中的甲醛超标问题,为我省皮革产业提升,提高生态皮革产量提供技术支撑。

6

制革无铬复鞣系统的构建

项目重点研究栲胶(植物多酚)的氧化降解反应和降解程度控制,克服栲胶收敛性强、色深且对金属盐易产生色变的缺陷,提出栲胶降解物与锆盐鞣剂配位形成锆单宁的反应条件,构建出无铬的锆单宁复鞣系统,解决锆鞣剂沉淀点低、渗透性差,鞣制的皮革易缩纹、粒面粗糙、得革率低等问题,为解决传统的铬复鞣制革工艺所带来的制革综合污泥铬超标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7

合成革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项目针对丽水合成革企业特点,通过能源计划,能源监控,能源统计,能源消费分析,重点能耗设备管理,能源计量设备管理等多种手段,使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能源成本比重,发展趋势有准确的掌握,从而合理计划和利用能源,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提高经济效益,降低CO2排放量。项目要求建立企业能耗集中监管系统,并根据监测统计分析数据,编制企业的供热节能改造方案,为企业节能改造和节能管理提供指导。该项目在丽水市示范应用。

8

舟山海域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对渔业资源的影响研究

针对舟山海域重金属污染问题,建立舟山海洋生态环境观测网络,利用同步采样方法和航次观测,监测钱塘江口、宁波港、六横、嵊泗、东极等几个重要站点的海水中重金属种类和含量的变化,观测海洋饵料生物资源,分析重金属对几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海洋动物发育和生长的影响。通过研究,形成基础数据档案资料、技术研究报告,并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舟山海域重金属污染状况监测分析报告,评估重金属污染在舟山海洋渔业资源退化中的作用。

9

主要水产品种养殖模式优化研究

针对我省1-2种主要水产养殖品种,围绕提高水产养殖效益和降低养殖废水污染开展水产养殖模式优化的研究,建立水产养殖模式优化的理论、方法和评价体系;通过标准化生态养殖饲喂方法、放养模式和水质调控技术的研究,提高饲料氮、磷利用效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养殖成本和废水氮、磷排放量,形成优化的高效生态养殖模式,制订养殖技术规范,并建立相应的示范基地。

10

海水池塘养殖废水多生物净化技术研究与示范

针对海水养殖废水排放导致污染问题,研究植物海水生态浮床净水技术、大型海藻和微藻净水技术、组合细菌除氮技术、贝类底播和吊养吸污技术,集成创新高效净化海水池塘养殖废水技术。建立多生物协同的高效健康、低碳、节能、低成本的净化养殖废水系统和示范基地,养殖废水经过该系统后水质完全达到养殖标准,达到科学生态养殖与节能环保目标。

11

水稻精量直播机研发与示范

为提高我省水稻播种的机械化水平,研究适应我省水稻品种、直播播种方式、播量大小、播种区域,以及种植环境和种植模式的水稻精量直播技术,研制性能稳定、适宜在我省稻区推广应用的水稻精量直播机。

12

浙江省主要蔬菜质量安全标准与全程控制技术研究

为进一步提高我省蔬菜质量安全水平,针对叶菜、鲜食大豆、茭白、根茎类等主要蔬菜品种,在跟踪建立国内外质量安全标准数据库的基础上,研究制定4种特色蔬菜全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提出解决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对策措施,研究成果进行示范,每类品种面积100亩以上。

13

杨梅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和集成应用

1、基本摸清我省杨梅主要病虫害种类、发生规律、用药状况与存在问题;2、通过采样和检测,掌握我省杨梅农药残留状况;3、研究建立1种实用灵敏的杨梅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4、筛选出2-3个高效安全新农药,加快新农药在杨梅上的使用登记;研究4种农药残留降解动态,制定控制农药残留的标准;5、研究集成生态栽培、物理诱杀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技术;通过单项技术研究,结合现有技术配套集成,提出1套能控制农药(包括植物激素)残留的杨梅安全生产技术;6、在杨梅主产区建立标准化安全生产示范区6个,并在全省推广应用。

14

珍稀药用菌牛樟芝栽培技术与有效成分分析研究

为弥补野生牛樟芝资源的匮乏,保护森林资源,开展牛樟芝栽培技术研究;孢子粉药用菌生物活性与功效成份分析;提出高纯度樟芝孢子粉的制备工艺技术,测定多糖含量、腺苷含量、总三萜含量等指标,制订产品质量控制与质量标准,并开展应用示范。

15

毛竹林植被保护与生态复合经营技术研究与示范

针对我省上千万亩竹林出现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等潜在危害,开展毛竹林土壤、植被情况调查分析,研究土壤改良与植被多样性保护技术,提出毛竹林竹生态复合技术和和经济综合效益评价指标,探索多种毛竹林生态复合经营模式,选择代表性区域建立示范基地,面积500亩以上,综合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毛竹林植被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更加友好。

16

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人工湿地生态构建技术研究与示范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通过对主要湿地植物处污能力的监测对比,确定人工湿地植物选择评价指标,筛选培养湿地植物根际微生物的菌种,综合运用植物、动物、微生物构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明确适应浙江人工湿地的10-15种湿地植物;培养处污力强的根际微生物3-5种;建立多个示范人工湿地,出水达到《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的I类水质。

17

利用竹材加工废弃物制备气凝胶及其应用技术方案研究

利用竹材加工废弃物为原料制备气凝胶,合成新型吸附材料。系统研究气凝胶的制备工艺,测试其对放射性离子的吸附行为,分析气凝胶对不同种类放射性离子的吸附能力,开发出2~3种可有效捕捉不同放射性离子的竹材废弃物气凝胶,建立对放射性阴阳离子的捕捉机制。

18

农村新垦山地高效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为解决新垦山地“垦而难用”的问题,提高新垦山地的利用率,研究总结适宜不同类型土壤的地力快速提升技术、适宜不同类型新垦山地综合高效的生产模式、适宜不同地形条件的新垦山地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和适宜不同种养搭配的高效生态循环利用模式,并对其中几种主要的生产利用模式在杭州市进行示范实施。

19

禽类产品安全溯源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

为解决禽类产品安全管理问题,设计、开发湖州禽类产品安全溯源系统,并进行示范应用。建立湖州市禽类产品安全溯源网络平台,开发3种以上样式不同的二维码,推广禽类企业用户20家以上,溯源禽类产品2千万以上。该项目在湖州市示范应用。

20

辐照水产品衍生物的标准化检测及风险评估体系构建

针对水产品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问题,通过项目研究建立辐照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方法,调查监控目前市场上辐照水产品的流行情况,并对辐照水产品的品质(蛋白质、糖、脂肪和维生素等)和结构进行研究,构建辐照水产品风险评估体系。该项目在舟山市示范应用。

21

同城农产品电商创业平台建设

为了打造地区农产品创业供应链,本项目通过对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集成和利用,搭建同城区域农产品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及创业实践区。实现农产品货源配给、网上店铺,以及大型仓储信息化管理、物流配送和邮资补贴、售后服务等全套运作系统。为金华地区农户、创业人及合作社等传统商户提供一个完整的公共创业服务体系。该项目在金华市示范应用。

22

茭白螟虫生态控制技术体系研究与集成推广

通过对茭白螟虫生态控制技术的研究,筛选对茭白螟虫具有较强诱集作用的诱虫植物,开发基于诱虫植物利用的茭白螟虫生态调控技术,降低茭白二化螟为害率,减少化学药剂使用量,减轻茭果生产中的农药污染和残留问题,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产品安全。该项目在金华市示范应用。

23

浙西红黄壤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物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通过对浙西红黄壤地区椪柑、胡柚等主导农作物的需肥特性与施肥规律以及该地区土壤养分空间变异规律的研究,设计并优化主要农作物区域肥料大配方,建立施肥指标体系,通过推广应用减少化肥施用量,从源头控制面源污染,达到节本增效、提升农产品品质与安全、优化生态环境的目的。该项目在衢州市示范应用。

24

高质量多视角新媒体网络播出平台研发及在品牌栏目中的应用

针对新媒体网络播出系统的兼容性差、音质画质不稳定等的现状,研究智能化多信息节目播出平台、平台终端用户应用系统研发、多通道多媒体播放展示终端软件等。应用多种信息的压缩及解压、同步播出及在终端用户的融合和展示技术,打造基于新媒体网络的高质量音视频、多方位多视角画面同步播出的新型节目播出平台,实现用户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不同的视角组合观看《中国好声音》等综艺现场节目,增强用户临场体验,满足观众对节目的个性化需求。

25

基于上网日志大数据挖掘的公益活动推送系统研究

针对网络公益活动推广难的现状,研发基于上网日志大数据挖掘的公益活动推送技术,包括:构建公益活动本体;层次化的公益活动网页分类技术;基于电信运营商上网日志大数据挖掘的志愿者画像技术;基于矩阵分解的公益活动筛选技术和基于移动终端感知的适时推送机制。实现基于上网日志大数据挖掘的公益活动推送原型系统,并在省内知名公益网站进行示范应用。

26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分析的网络视频热点事件发现系统及应用

针对网络视频热点事件中的语义分析问题,研究高效的网络视频下载、网络视频多源信息提取过滤及分析、基于多源多维信息融合的视频语义分析处理、网络事件聚合分析等技术,实现研发网络视频热点事件发现系统,热点及敏感事件检测、追踪及预测功能,在广播电视监测中心、应急办、公安等监管部门得到应用。

27

区域特色旅游创意设计研究与示范

针对目前城乡旅游同质化问题,应用区域特色化旅游业态及产品的策划、规划、设计和营造技术与方法,研究解析区域文化特色的类别体系、旅游目标人群需求分析、区域特色旅游目标定位,目标设定下的综合环境、产品、服务、传播等创意设计技术。实现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区域特色旅游的新业态、新产品和新体验,在本省中等城市进应用示范。

28

跨境电商供应链综合服务技术解决方案研究

针对中小跨境电商企业供应链综合服务缺失的现状,研究即时库存、虚仓和仓位管理、产品追溯、无线盘点等供应链综合管理技术和先进解决方案,实现实时货位查询,人力、物力资源动态综合分配,仓库系统综合盘点,仓库内部随机抽查等功能,帮助中小跨境卖家实现供应链的优化,节约库存、仓储、物流成本。该项目在义乌市示范应用。

29

玉皇山南国际创意产业园新媒体产业公共技术平台支撑技术研发

围绕以科技文化融合为主题的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针对玉皇山南国际创意产业园的文化传媒创业企业,研发基于CRM的互联网媒体营销服务技术、网络社会舆情监测分析技术、面向企业定制的微信营销云应用技术、在线分众广告平台等技术,搭建面向移动互联网的APP测试系统,为新媒体产业公共技术平台提供技术支撑。通过产业公共技术平台,为文化传媒企业提供创业服务,降低企业创业成本,加快企业孵化速度。

30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全寿命设计研究

针对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耐久性较差、服务寿命短、养护成本高的问题,在分析影响组合结构桥梁耐久性和使用寿命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以我省沿海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为依托,研究组合结构桥梁全寿命周期结构性能,研发组合结构全寿命可靠性设计方法关键技术,实现组合结构桥梁的耐久性提高、使用寿命延长、养护成本降低的目标,推动组合结构桥梁应用,为我省建设生态、低碳、环保的交通基础设施提供技术支撑。

31

农业固废新型炭化技术及土壤水体修复剂研发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针对我国农业固废量大,递增速度快,造成严重农业资源浪费和巨大环境压力的实际,研究以农业固废为对象的水热炭化、微波炭化等新型炭化机制,优化炭化过程及条件,创新炭化工艺;根据工艺需求,定向开发新型炭化设备;研究炭材料对重金属、农药等典型有机污染源的吸附机制,探索炭材料的表面结构改性技术,开发高效率的炭基土壤水体修复剂。通过项目研究,建立农业固废新型炭化技术体系,实现炭化过程PM2.5不排放、炭化周期1.5h以内、炭化得率高于35%;开发的土壤水体修复剂,相比传统木炭,对重金属、农药等有机污染物的吸附率提高35%以上。为建立“以废治污”的新型绿色农业生产模式提供技术支撑。

32

城乡一体化供水管网水质稳定达标及应急处置关键技术研究

针对城乡一体化供水模式中管网多为枝状管网且输送距离远,由此带来水压不足和水质变差等问题,在分析城乡统筹供水管网水质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城乡统筹供水管网水质稳定性评价体系,研发城乡一体化供水管网水质稳定达标调控及应急关键技术,建立1个城乡一体化供水模式下的饮用水安全保障示范区,实现示范区40万人口的龙头水达标(GB5749-2006),全年保证率95%的目标,为我省城乡一体化供水的设计和运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33

适合乡镇的心血管健康监护终端的研究与开发

针对我省乡镇的医疗资源不足和区域特点,研究心血管监测的智能初筛算法、心血管数据分析、个人主动健康分析算法等技术,开发适合日常生活且价格适中的心电、动态血压连续采集监测等终端,实现基础群众心血管健康的自身维护和实时监护。该项目在台州市示范应用。

34

有毒、有害污泥处理及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

针对羊毛、制革、印染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污泥,分析其中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及含量,研究污泥的降解技术。通过研究,提出不可再利用的污泥的低成本处理方法和可再利用污泥的综合利用方法,并进行示范应用。该项目在嘉兴市示范应用。

35

淡水养殖池塘水质净化技术的研究

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的淡水养殖池塘原位修复技术。通过开展净化池塘水质的水生植物的筛选,生物浮床水质净化技术的研究,微生态制剂水质净化技术研究,实现淡水池塘健康养殖;积极探索规模化养殖池塘养殖尾水的净化与达标排放,通过生态沟渠、生态塘等多级淡水池塘净化循环系统,有效去除规模化养殖池塘养殖尾水水体中的污染因子,实现养殖水质的净化处理。该项目在嘉善县示范应用。

36

南太湖流域规模猪场生猪粪污无害化综合治理技术集成示范

针对南太湖流域规模猪场生猪粪污处理问题,通过废弃物全量沼气生产技术和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提高生猪粪污污水处理水平和处理效率;通过优化沼气净化工艺以及沼气输配送系统和管网设计,开展沼气管网安全性研究,形成生猪粪污综合治理示范点1个,建成规模化养猪废弃物沼气生产应用与集约化污水处理的示范工程1项,为科技创新支持生猪养殖行业转型升级及污水治理提供样板。该项目在湖州市示范应用。

37

固定化生物技术在河道水体修复治理中的研究与应用

针对目前功能微生物在河道水体修复存在使用方法单一、菌种容易流失、处理时效短、需不断补加微生物造成处理成本高和后期维护管理难、成本高等问题,以我省“五水共治”城市河道水体修复治理工程为依托,研究固定化生物技术在河道水体修复治理应用的关键性技术,开发新型的微生物固定化载体,实现微生物不易流失,促进微生物生长,吸附水体污染物。达到处理时效长、治理成本低、维护管理简单、易于推广的目标。为我省推动“五水共治”污水治理,建设“美丽浙江”提供技术支持。该项目在湖州市示范应用。

38

海洋纤维素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针对棉纺、印染、造纸等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盐高纤维素含量废水处理难的问题,开展海洋纤维素酶产业化技术研究,形成海洋纤维素酶生产工艺。通过耐盐纤维素酶的应用技术研究,提高棉纺、印染、造纸等行业的废水处理效率,形成相应的应用示范,为棉纺、印染、造纸等行业企业废水处理提供新手段。该项目在舟山市示范应用。

39

木玩产业油漆过程三废处理技术研究与开发

针对木制玩具喷涂工艺中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污染问题,研究经济、有效的废气收集及净化技术和漆渣综合利用技术,研制废水处理设施,解决玩具产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油漆废气、废水、废渣污染问题,改善大气环境和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建设“两美”浙江提供技术支撑。该项目在丽水市示范应用。

40

曹娥江流域环境承载力研究

针对曹娥江流域污染日趋严重的问题,对流域范围内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发展质量进行系统的量化分析,建立科学合理的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创制数理模型,使环境承载力在定量化研究的基础上实现数字化和空间可视化,对流域水污染防治进行规划。目标至2015年曹娥江干流水质达到Ⅲ类标准的比例高于70%,地表水功能区达标率达到75%,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超过65%,曹娥江流域水污染CODCr排放总量在2010年基础上削减12.6%,NH3-N排放总量在2010年基础上削减17.9%。该项目在绍兴市示范应用。

41

衢州化工集聚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监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为解决衢州化工聚集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问题,根据化工集聚区排放特点,开展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监测及分析方法研究,对区内主要企业排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监测和总量核查统计,完成分析方法研究并提供监测数据分析报告,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控制、治理提供依据。